3月28日至30日,「#可持續好集了#新能源車尾箱環保市集」在深圳星河WORLD·COCO Park星空廣場璀璨登場。這場融合綠色科技、循環經濟與公益溫度的創新實踐,以ESG(環境、社會、治理)為內核,通過新能源車展、低碳互動、公益共創三大維度,構建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的高價值場景,為城市註入綠色文明新動能。
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指導,由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灣區ESG促進協會、星盛商業主辦,聯合平安銀行、四大可持續環保企業和機構(超級蟹蟹、朗坤生物和安芮潔環保、越來越好助殘服務中心)、六大新能源汽車品牌(特斯拉、極氪、蔚來、理想、嵐圖、極石)共同發起。
新能源車展:驅動綠色出行革命
活動現場匯聚六大新能源車企,以車尾箱市集為載體,打造"移動的ESG展館"。通過趣味互動,傳遞可持續生活理念。參與者在市集互動中可獲取 “低碳幣”,並兌換豐富好禮,參與低碳互動。這些互動體驗不僅讓參與者感受到環保的樂趣,更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循環經濟攤位:讓可持續"可玩可帶走"
現場設置多個車尾箱集市,將ESG理念轉化為趣味生產力。如在極氪汽車品牌"咖啡渣盆栽",參與者可用咖啡渣制作盆栽,體驗工業副產物資源化;"超級蟹蟹"攤位中,環保組織"超級蟹蟹"也在探索中不斷創新,利用漁網、工業塑料等廢物孵化出多元的運動裝備,進一步拓寬了可持續生活的邊界。最具人氣的是"以書換蔬"行動——公眾捐贈閑置書籍可兌換碳積分,書籍經消毒後由"綠驛圖書"項目送往鄉村學校,實現知識循環與教育公平雙價值。
公益賦能生態:讓低碳經濟更具溫度
活動深度聯結社會公益,構建ESG價值共同體。"越來越好"市集收入的50%定向捐贈助殘項目,這種"商業向善"模式,讓每筆消費都成為社會包容性發展的助推器,印證ESG理念中環境責任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傳遞溫暖與關愛。
活動通過"新能源汽車展示+低碳生活體驗+公益價值共創"的三維模式,讓ESG理念突破企業報告框架,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播的公共行動,構建新能源生態圈層文化。「這不僅是一場市集,更是一扇通向綠色未來的任意門。」誠邀您共同開啟這場可持續生活的啟蒙之旅,見證每個微小行動如何匯聚成改變世界的能量場。
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辦方,寧德時代以新能源科技踐行者的角色,將雙碳戰略融入城市肌理——用動力電池技術驅動綠色出行轉型,以循環經濟思維激活消費場景減碳潛力,借ESG實踐構建社會價值共創生態。這不僅展現了企業作為碳中和進程"先行者"的責任擔當,更將可持續理念轉化為可觸達的公眾行動範式,為城市建設註入科技向善的不竭動力,以前沿探索回答時代命題:綠色發展的動能,正在每個企業與個體的共振中點亮未來。
文章來源:南方+
2025年3月20日,“香港青少年深圳ESG研學”活動在深圳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大灣區ESG促進協會聯合中國國情研習促進會(香港)、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及香港福田青年會共同舉辦,旨在通過實地考察和互動交流,讓香港青少年親身體驗深圳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領域的先進成果,同時加深他們對國家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理解與認同。
當天,共有來自香港兩所中學的80余名學生參加活動,他們按照預定計劃分為A、B兩組,分別前往深圳市南山能源生態園與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進行研學體驗。上午,A組乘坐香港大巴抵達南山能源生態園,深入了解垃圾分類、處理及焚燒發電全過程;B組則赴深圳市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近距離感受濱海濕地的獨特魅力與生態科普展示。中午,兩組學生共進午餐後,參與了由大灣區ESG促進協會副會長伍澤琳女士主持的分享會,現場氣氛活躍、互動頻繁。下午,A組轉赴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B組則到南山能源生態園進行參觀,整個活動在隨團領導及園區的工作人員的陪同與指導下有序進行,確保了安全與學習效果。
南山能源生態園作為國內少有的“沒有圍墻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以綠為底色、山海為紐帶,將藝術之美與工業生產碰撞,形成層次分明的開放空間,將廢棄物循環再生和健康生活理念融入生產、建設、管理全過程,徹底顛覆了傳統垃圾處理廠的刻板印象。
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生們深入了解了垃圾焚燒發電的全流程:從垃圾分類、焚燒發電到爐渣回收利用,園區通過閉環管理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循環再生藝術館裏,通過工業與藝術的碰撞,呈現不一樣的生態美學。“廢品”在這裏化身為藝術品,可以欣賞到用玻璃、紙皮、塑料瓶等常見的廢棄物創作的一系列藝術品。例如:用廢棄塑料瓶和泡沫制成了巨型“燈泡”;用回收的廢棄紙板制成的紙象雕塑;用爐渣、回收咖啡渣、永生花打造的“沙漠玫瑰”微型景觀。
數據顯示,南山能源生態園每年處理垃圾量95萬噸,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875萬噸。園區累計處理生活垃圾715萬噸,家庭廚余9.3萬噸,節省填埋庫容1145萬立方米;累計發電28.3億度,節約標準煤102萬噸,減少燃煤排放二氧化碳283萬噸,相當於植樹造林198萬畝。經焚燒處理過後的爐渣制作成環保磚,分離出各種金屬循環利用,已形成年產值達1.53億元的循環產業鏈。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是一家兼顧生態保育與濕地教育的生態公園,毗鄰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河之隔。
紅樹林生態公園以其獨特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在這裏,可以看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秀美濕地風光圖。作為國家級鳥類保護區,這裏擁有23種珍稀瀕危物種,包括著名的黑臉琵鷺。
活動中,通過科普展館、動態沙盤展示和觀鳥長廊等設施,學生們直觀了解了紅樹林的生態功能,如固碳釋氧、防風護堤、調節氣候及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作用。公園內的講解員詳細介紹了紅樹林濕地在全球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及其對城市環境改善的重要貢獻,並強調了紅樹林保護對於國際濕地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的重要意義。學生們在登高望遠、實地觀鳥中,領略了濱海濕地的原生態美景,切身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意義。
在中午餐廳舉行的分享會上,大灣區ESG促進協會副會長伍澤琳女士發表了精彩的開場致辭,她以親切幽默的語言回顧了上午各組的參觀體驗,並邀請現場學生分享所見所聞和心得體會。學生們紛紛分享了在南山能源生態園見證垃圾“變廢為寶”的驚喜體驗,以及在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感受到的自然魅力和生態平衡的重要啟示。
來自B組的一位同學分享了一件有趣的事,“當我們進到園區的時候,我很奇怪,為什麽有這麽多未熟的椰子掛在樹葉的下面,不過仔細來看,全部都是在動的,又看到七八只小蝙蝠住在裏面。我一直都以為蝙蝠就是住在陰森的洞穴裏面,不過原來自然界的動物都很聰明,知道用不同的空間去設置自己的居所,亦看到自然界那種關系物質互相依存的關系,真的增長知識了。”
來自B組的另一位同學說:“這次我們去紅樹林,有一個特別的體驗,就是特別開放了禁區讓我們可以進去。我聽導遊說,他們這麽多年都第一次進去,我們真的要感謝有關部門的安排,這是一個特別的經驗。另外在遊園的時候,指導員帶著我們仔細地看不同的燈柱,找一些不同的特色,然後我們就發現,068號的燈柱,背後多了一個鳥形的圖案,亦有一個盒子在這個燈的後面,這些燈柱本來看起來比一般的燈柱窄一些和小一些,我們初時就覺得很特別。原來這些燈柱是有三個燈罩,是很大型的,曾經有些小鳥在上面築巢,但是小鳥住在燈柱上有電傷的危險,都會使燈短路,可能為了保護生態,特意就是把燈柱做窄,在原有的發現有小鳥築巢的燈,都加上標記,而這個紀念真是很有趣。”
來自A組的一位同學則提到:“平時很多新聞都是主要關於內地的經濟或者發展,但是這次來到深圳去南山能源生態園,我可以更加了解到關於內地,尤其是深圳那些回收燃料方面的東西,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
本次研學通過“科技+生態”的雙線探索,生動詮釋了深圳在ESG領域的先進實踐,學生們收獲頗豐。從南山能源生態園的先進垃圾焚燒及再生利用模式,到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在濕地保護、候鳥棲息和生態科普方面的成功實踐,都充分展示了深圳在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突出成果。
未來,大灣區ESG促進協會將繼續攜手各界力量,組織更多形式多樣的研學交流活動,搭建跨區域、多層次的環保教育平臺,共同探討城市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及生態保護的最新趨勢與挑戰,推動區域乃至全國範圍內的綠色發展戰略落實。
2025年3月12日,“大灣區ESG促進協會2025年綠色園區春茗會”在智慧廣場的愛閱公益基金會成功舉辦。本次春茗會以“數字化與低碳技術雙輪驅動,綠色園區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為主題,來自香港、澳門、深圳、珠海、廣州等大灣區城市的ESG領域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綠色園區建設、數字化轉型、碳管理策略、ESG 評級與投資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與探討。
本次活動由大灣區ESG促進協會與深圳市方中天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ESG全球傳播中心獨立承辦,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深圳市愛子樂閱讀館協辦;旨在推動ESG理念在企業園區落地,促進企業在“雙碳”背景下加速綠色轉型,共同探索低碳可持續發展模式,為構建綠色、包容和負責任的經濟體貢獻智慧與力量。
開幕致辭:凝聚灣區力量,共謀綠色未來
會議伊始,大灣區 ESG 促進協會會長高逸川先生發表主旨致辭。2024年被譽為中國的ESG元年,國家政策正加速推動ESG體系建設。而粵港澳大灣區憑借其區位優勢、經濟實力與創新環境,正成為全球ESG實踐的焦點區域。
大灣區 ESG 促進協會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構建ESG生態圈,為企業提供ESG評估、標準制定、綠色投融資等支持,助力企業在ESG轉型過程中實現可持續增長。
面對ESG全球競爭的新形勢,高會長從三個維度提出了行動路線:1)力爭在2025年底前制定《粵港澳大灣區ESG園區認證標準》;2)聯合深交所設立“ESG綠色債券專板”,為園區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渠道;3)打造“亞太ESG園區創新聯盟”。他還呼籲政府、企業、學術界與媒體協同發力,將碳管理從“成本中心”轉型為“價值中心”,共同推動大灣區綠色園區建設邁向新高度。
主題演講:前沿技術賦能精準碳管理
程實博士:數字化與低碳技術雙輪驅動下的零碳園區實踐
在主題演講環節,程實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國家級碳中和政策專家)深入解析了技術創新如何破解綠色轉型難題、零碳園區的政策機遇與技術路徑。他指出,當前國家政策為綠色園區建設提供了強勁動能,園區企業可借助智能電網、儲能技術、數字化管理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並構建全鏈條的綠色供應鏈,實現產業協同發展。
他介紹,“無論針對單體建築,還是針對一個園區的建築群體,我們都可以利用AI以及大數據這些比較先進的技術來構建一個智慧能源體,來進行節能減排。”基於以往的探索,其團隊形成了三個板塊:1)智慧能源與虛擬電廠;2)綜合智慧能碳管控平臺;3)低碳節能技改措施。數字孿生技術是零碳園區的“智慧大腦”。其團隊研發的WECS智能體平臺,通過構建虛擬電廠和AI驅動的能源調度系統,實現了建築與園區能源的“可視、可測、可控”。例如:在山東某獨立儲能項目中,年調峰的收益達約2000萬元。
鄒奕翀先生:數字化底座破解園區數據孤島
鄒奕翀先生(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數字化雙碳公司研發總監) 提出“數字化底座助力碳足跡管理價值轉型”的觀點,直擊當前綠色園區建設痛點:盡管硬件設施日趨完善,但企業仍面臨數據孤島、高額合規成本與靜態報告困境。他強調,碳管理不應是‘臨時抱佛腳’,而需通過數字化底座實現動態價值流轉,將碳管理從被動合規升級為主動創效。
他提出了三大破局路徑:
1. 數據整合:打通園區能源、物流、環保等系統數據孤島,構建統一數字化底座,形成實時、動態的碳數據資產;
2. AI賦能:基於大模型技術自動生成碳足跡報告與減碳建議;
3. 價值閉環:將數據應用於綠色金融對接、虛擬電廠調度及碳資產開發。
企業實踐:從戰略到落地的ESG探索
比亞迪電池ESG可持續發展實踐
李世彩博士(比亞迪電池事業群RMC總監) 分享了比亞迪電池ESG體系建設經驗。比亞迪電池立足新能源產業,深耕電池領域超三十載,具備100%自主研發、設計和生產電池的能力。產品覆蓋動力電池、儲能及新型電池、消費類電池及零部件,構建了完整的電池產業鏈。
他介紹,比亞迪電池目標2035年實現運營碳中和,2045年達成全價值鏈碳中和。比亞迪通過AI和大數據優化碳排放管理,減排方面預計近五年內投入約14億;全國布局基地、網點、售後4S店回收退役電池,並通過黑粉回收技術破解海外電池材料回流難題。
李世彩博士總結道:“我們的使命是‘讓人們無憂無慮地使用電池’,這是一個社會責任。不要提供不安全的產品給到我們的用戶,我們把它作為第一個考慮。”
ESG投資·解鎖企業隱藏價值
汪照翊女士(羲融創投合夥人)提出“善投資(Shan-ESG)”理念,強調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協同,從投資的角度來分享怎麽幫企業做ESG規劃,解鎖企業的隱藏的價值。
善投資策略Shan-ESG(S-ESG):結合ESG中的正負面篩選機制,ESG整合法,可持續投資,影響力投資,公司和股東行動,通過投委會和社委會雙重機制,充分發揮企業主動性,對項目商業價值、社會價值篩選和管理帶來更高的安全邊際和創造更大、更可持續的社會價值及商業價值。
她總結道:“我希望投資者可以踐行這套理論,將ESG納入到資產配置的裏面的核心邏輯。初創企業未來應該把社會價值變成他們的一個社會價值乘數,來成為企業的估值裏面的模型。所以,‘ESG不是選擇題,而是企業未來50年的生存必答題。’”
GRESB評級:助力不動產創造可持續價值
吳濱先生(GRESB市場營銷與傳播負責人)介紹了全球不動產可持續發展評級體系GRESB的應用價值。GRESB,實體資產的全球ESG基準,與國際主流的ESG框架、協議和披露標準相結合,並被全球金融和資本市場廣泛認可;主要針對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領域,覆蓋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0家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基金、開發商、資產營運商等相關企業借助GRESB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決策。
他指出:“不動產行業占碳排放接近38%到40%。” 全球投資者正加速邁向凈零轉型,ESG對於不動產融資的影響力大增。GRESB通過動態評分機制,將ESG表現量化為資本市場的“通行證”。
企業ESG十大熱點與痛點及對策
周國銀先生(IPC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中國區ESG首席專家兼IPC-1401 ESG標準技術組主席)則從企業視角重新定義ESG為質量的組成部分,為產品和價值鏈活動的屬性;並基於統計結果,詳細介紹2024年企業ESG十大熱點與痛點。他指出,ESG並非空洞口號,ESG本質是除惡揚善,核心是責任產品和服務(RPS)和責任商業行為(RBC)。
周國銀先生特別介紹了由其主導制定的IPC-1401 ESG管理體系標準。該標準聚焦制造企業的ESG痛點,采用ISO PDCA循環與OECD盡責管理6步法;提出七層合規義務(法規、道德、行標、客戶、投資者、員工要求、企業承諾);明確四項預期結果(合規保證、風險管理、客戶滿意、效率提升),助力企業將ESG從報告層面下沈至執行層面。
贏家時尚集團:品牌向上·時尚向善·治理向穩
柴琳林先生(贏家時尚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分享了贏家時尚集團如何通過ESG戰略提升品牌價值。
作為中國女裝領軍企業,贏家時尚將ESG深度植入品牌基因:
- 綠色生產:采用可持續材料;約1500家門店采用綠色環保裝修;
- 女性賦能:“花樣女子學堂”培訓少數民族手藝人,發揚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 員工關懷:“午休文化”、“探親路費報銷”。
愛閱公益基金會:用閱讀灌溉未來
袁泉女士(愛閱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深入剖析了兒童閱讀現狀,並分享了愛閱公益基金會通過專業化項目推動社會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實踐。
她指出,當前兒童閱讀面臨顯著城鄉差異,對於陪伴兒童進行閱讀的觀念是存在嚴重缺失和實踐。愛閱公益基金會以“專業、探索、樂趣、成長”為價值觀,通過資助與運作雙軌模式破解閱讀難題。運作型項目包括閱芽計劃和書目研制,資助型項目包括閱林計劃、閱耕計劃、IBBY-iRead愛閱人物獎及趙元任語言科學獎,助力行業建設與發展,構建科學閱讀生態。
在自由交流環節,與會嘉賓圍繞技術安全、標準共建等議題展開深度探討,碰撞出極具實踐價值的智慧火花。
活動尾聲,與會嘉賓、企業代表和ESG投資機構展開深入交流,促進ESG領域的商業合作與資源對接。許多企業表達了對ESG評級、碳管理數字化方案等的濃厚興趣。
本次“2025 年綠色園區春茗會”圓滿落幕,但ESG發展的征程仍在繼續。
未來,大灣區 ESG 促進協會將繼續發揮橋梁作用,鏈接國際ESG前沿理念與本土創新實踐,助力大灣區企業構建綠色競爭力。協會的願景,是探索與實踐ESG的中國方案,為構建可持續、公正、透明的商業環境貢獻力量。
此刻回望,我們的選擇正應和著時代的最強脈搏——以灣區的開放基因,破解全球ESG認證的“卡脖子”問題,為中國出海企業打造一個“家門口”的ESG賦能中心。當春潮拍打深圳灣,我們聽見的不僅是浪聲,更是綠色經濟澎湃的心跳!
氣候變化問題迫在眉睫,產業升級勢在必行。綠色園區,不僅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更是企業競爭力的新引擎。助力綠色園區建設,加速企業低碳轉型,大灣區ESG促進協會邀您共赴“2025年綠色園區春茗會”,探索低碳轉型新路徑,共築綠色未來!
2025年3月12日,“2025年綠色園區春茗會”將在深圳舉辦。活動以“數位化與低碳技術雙輪驅動--綠色園區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為主題,彙聚行業翹楚、專家學者及企業精英,共同探討數位化與低碳技術如何賦能園區轉型,攜手共繪綠色未來藍圖。本次春茗會由大灣區ESG促進協會與深圳市方中天網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ESG全球傳播中心獨立承辦,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深圳市愛子樂閱讀館協助舉辦。
活動亮點
1.聚焦“雙碳”戰略,共探綠色園區未來
深入解讀數位化與低碳技術如何驅動綠色園區可持續發展,助力企業邁向低碳、智能化轉型。
2.前沿技術x實踐經驗,助力企業升級
覆蓋碳管理、智能能效、儲能技術、綠色建築、ESG 供應鏈等關鍵領域,提供可落地的行業解決方案。
3.企學界彙聚,跨界交流合作
行業專家、上市公司高管、ESG 投資機構等30+企業代表共襄盛舉,促成資源對接與合作機會。
活動議程
1.活動介紹
2.大灣區ESG促進協會會長 高逸川先生致辭
3.主題演講:探討碳足跡追蹤、數字孿生、AI優化如何助力精准碳管理及數據驅動低碳決策
4.行業專家及企業代表共話綠色園區建設新機遇
◆李世彩博士:比亞迪電池ESG體系建設
◆汪照翊女士:ESG投資,解鎖企業隱藏價值
◆吳濱先生:GRESB評級助力不動產創造可持續價值
◆周國銀先生:企業ESG十大熱點與痛點及對策
◆柴琳林先生:品牌向上·公益向善·治理向穩——贏家時尚集團ESG實踐報告
◆袁泉女士:用閱讀灌溉未來——愛閱公益基金會ESG實踐
5.自由交流&商務洽談:企業間互動交流,促成合作機會
嘉賓介紹
程實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中國建築學會工程診治與運維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節能協會節電與綠色電能委員會高級專家。參與多項碳中和及新材料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編制,主持十餘項國家級科研專案,擁有10餘項國家專利。
鄒奕翀先生: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曾就職於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主持研發相關專案並提出創新測量方法並申請專利,現任北京某數位化雙碳公司研發總監,負責多項新技術在產品中的落地研發
汪照翊女士:羲融創投合夥人
李世彩博士:比亞迪電池事業群RMC總監
柴琳林先生:贏家時尚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袁泉女士:愛閱公益基金會秘書長
周國銀先生:IPC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中國區ESG首席專家兼IPC-1401ESG標準技術組主席,前華為ESG專家
GRESB:全球領先的可持續發展評級機構,其評級標準對接國際框架,獲資本市場認可,覆蓋80餘國逾3,000家機構
參會方式
活動時間:2025年3月12日下午14:30-17:30
活動地點:深圳市南山區僑香路智慧廣場B棟1座23F愛閱基金會
報名方式:掃描官方客服微信二維碼或聯繫郵箱:info@esggba.org參會報名
期待您的蒞臨,共同為綠色園區的建設與發展貢獻力量!
在全球氣候變暖與資源危機的雙重挑戰下,綠色園區已成為實現 “雙碳” 目標的重要抓手。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註度不斷提升,“雙碳” 目標成為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的方向。2024年12月12日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園區”,作為2025年的重點任務之一,強調“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效”,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和碳標識認證制度。
在此背景下,綠色園區建設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產業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為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推動綠色園區建設與低碳轉型,大灣區 ESG 促進協會將於 2025 年 3 月 12 日在深圳舉辦 “2025 年綠色園區春茗會”。
本次春茗會由大灣區ESG促進協會與深圳市方中天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ESG全球傳播中心獨立承辦,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和深圳市愛子樂閱讀館協助舉辦。會議以“數字化與低碳技術雙輪驅動——綠色園區可持續發展新模式”為主題,匯聚政府領導、行業專家、企業精英及學術翹楚,共同探討綠色園區的未來發展方向,分享前沿技術與實踐經驗,助力企業邁向低碳、智能化轉型。
活動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眾多業內權威專家,包括清華大學博士後、中國建築學會工程診治與運維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節能協會節電與綠色電能委員會高級專家程實先生;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曾就職於中國煤炭科工集團,主持研發相關項目、提出創新測量方法並申請專利,現任北京某數字化雙碳公司研發總監的鄒奕翀先生;以及IPC國際電子工業聯接協會中國區ESG首席專家兼IPC- 1401ESG標準技術組主席,前華為ESG專家周國銀先生。屆時,他們將圍繞能源領域的前沿科技與創新實踐,分享自己在科研探索、技術攻關、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寶貴經驗與獨到見解,共同探討行業發展趨勢,為大家帶來一場知識與智慧碰撞的盛宴,助力參會者在相關領域開拓思路、把握機遇。
本次春茗會亮點眾多。會議將聚焦 “雙碳” 戰略,深入解讀數字化與低碳技術如何驅動綠色園區可持續發展,助力企業邁向低碳、智能化轉型,為參會企業在 “雙碳” 目標下的發展指明方向。在內容方面,覆蓋碳管理、智能能效、儲能技術、綠色建築、ESG 供應鏈等關鍵領域,通過分享前沿技術與實踐經驗,提供可落地的行業解決方案,切實幫助企業實現綠色升級。同時,程實博士(碳中和及新材料標準專家)、鄒奕翀專家(數字化雙碳技術專家)等行業大咖將深度解讀技術趨勢與最佳實踐,讓參會者第一時間掌握行業動態。
此外,活動吸引了政府官員、行業專家、上市公司高管、ESG 投資機構等 30 + 企業代表共襄盛舉,為政企學界提供了跨界交流合作的平臺,促成資源對接與合作機會。
【活動議程】
1.活動介紹
2.協會會長致辭
3.嘉賓分享:政府領導、行業專家及企業代表共話綠色園區建設新機遇
4.協會介紹:展示大灣區ESG促進協會在灣區ESG領域的使命及未來展望
5.主題演講:解析碳足跡追蹤、數字孿生、AI智能優化如何精準管理碳排放,實現數據驅動的低碳決策。
6.嘉賓分享周國銀先生:企業ESG十大熱點與痛點及對策
7.贏家時尚集團 ESG 實踐經驗分享:展示領先企業如何將ESG理念融入運營,實現可持續價值創造
8.自由交流 & 商務洽談:企業間互動交流,促成合作機會
【報名方式】
報名請掃描官方客服微信二維碼或聯系郵箱:info@esggba.org
我們誠摯邀請您共襄盛舉,期待您的蒞臨,共同書寫綠色園區發展的新篇章!
了解更多活動詳情,請訪問:大灣區ESG促進協會官網
2024年9月13日、14日,大灣區 ESG 促進協會參與深圳市龍華區雙招雙引黨群服務中心舉辦“月圓中秋,'新'潮湧動”新能源與可持續生活曬物市集,此次活動集新能源企業產品推薦、中秋傳統文化體驗、企業職工創意好物展示於一體,促進企業、白領、青年人才交流、碰撞。
本次市集召集了10位新能源車主代表,每一個車主的攤位,都在講述一個美好生活的故事,每一個物件,都在踐行一種可持續生活。希望以此活動能夠激勵更多人關註並參與到可持續生活方式的實踐中來,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在眾多參展品牌中,寧德時代(300750.SZ)作為新能源行業的領軍企業,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尤為引人註目。作為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的龍頭,寧德時代不僅在技術創新上不斷突破,更在可持續發展建設上有著深遠的布局。
據悉,2017年至2023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已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總裝車量約為705.5GWh,同比增長38.6%。其中,寧德時代全球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達259.7GWh,同比增長40.80%,市占率高達36.8%,穩居行業首位。
然而,寧德時代的業務範圍並不僅限於動力電池。公司還涉足儲能電池、電池材料回收等多個領域,體現了其對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深度思考。在可持續發展建設方面,寧德時代以零碳城市為出發點,在光伏發電、儲能電站、電動物流、交通系統等方向進行全面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已實現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的建設,這種創新模式不僅兼容可再生能源接入,還能夠將電網、可再生能源、儲能系統與充電設施整合成一個智能微網系統,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寧德時代的零碳戰略更是彰顯了其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決心。公司計劃在2025年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2035年實現價值鏈碳中和,有望成為全球首家實現碳中和的頭部電池企業。目前,寧德時代已有4家工廠實現碳中和,未來還將把創新的零碳解決方案推廣到零碳社區、零碳島嶼和零碳城市,最終實現零碳世界的宏偉願景。
除了寧德時代,本次市集還吸引了諸多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品牌參與。例如,超級蟹蟹(非盈利)利用廢棄的漁網、工業塑料等材料,創造出獨特的循環再生產品;AGAIN可持續咖啡香薰則將咖啡渣制成香氛,不僅減少了廢棄物,還為消費者帶來了愉悅的感官體驗。
這些創新的可持續生活方式不僅體現在產品上,還延伸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手打檸檬茶不僅能解渴,還代表了一種健康、環保的生活態度;樸做木制手工藝品則展示了"變廢為寶"的環保創意;可持續生活地圖(非盈利)更是為深圳市民提供了一份覆蓋生活各個方面的可持續選擇指南。
以市集為平臺,聚焦新能源產業和可持續發展生活,為企業提供展示空間,將企業的發展理念融入城市的美好市集中。本次市集活動,是一次關於可持續文化、可持續生活方式的探索,集產業推動、知識分享、產品體驗和文化互動於一體,攜手邁向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