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低碳矿物原料”主题,系统呈现了公司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领域的最新进展。报告编制遵循HKEX ESG报告指引、上交所自律监管指引和GRI标准,并参考SASB、TNFD、IFRS S1/S2等标准,且经独立第三方机构鉴证。
报告延续了紫金矿业一贯的披露风格,覆盖公司所有实际运营控制的主体,披露了详细的绩效表现,并附有数据索引表,增强了信息的系统性与可检索性,在规范性与国际对标程度上较往年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家大型跨国矿业集团,紫金矿业的业务涵盖铜、金、锌、银、锂、钼等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冶炼及贸易金融,产业链完整,运营地域广泛。矿业行业天然具有高能耗、高排放、高风险特征,报告期内,公司重视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与诉求,开展了系统的实质性议题分析,共识别出12项高重要性议题,包括安全生产、尾矿库管理、人权保障与安保实践等。这些议题与矿业行业特征高度契合,反映出公司对环境安全与社会责任的持续关注。
环境维度
2024年,公司环保投入达14.34亿元,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尾矿回收利用率提升至24.45%,同比增长0.59%。单位营收危险废物产生量为0.94吨/百万元营收,同比增长70.9%,但危险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至74.57%,显示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的平衡仍是公司需重点关注的领域。
水资源管理方面,总取水量为72.52百万吨,同比上升9.7%;新鲜水用水强度为238.84吨/百万元营收,同比上升6%,但相较2020年仍下降19.32%;水资源循环利用率略降至93.46%;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均较上年有所上升。
能源消耗强度为4.59 MWh/万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7%,创近五年新高;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升至27.09%,表明公司正稳步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色化转型。
碳排放管理方面,公司承诺“2029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2024年范围1+2温室气体排放量为699万tCO₂e,同比下降17.96%,首次实现年度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GHG排放量下降至1.64tCO₂e,较2020年基准值下降34.9%,提前达成2025年度气候变化目标。然而,范围3排放披露仍不完整,仅涵盖5项、总计441.84吨CO₂e,显示公司在上下游减碳协同和供应链碳核算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社会维度
截至报告期末,紫金矿业全球雇员总数达5.57万人,女性员工占比14.37%,子公司项目本土雇佣率提升至95.98%。公司持续强化员工职业培训,男性与女性员工的平均培训时长分别达40.50小时和42.38小时,较上年分别增长10.52小时和12.09小时。
安全生产方面,公司全年安全投入达32.01亿元,同比增长14.16%。在“安全系统提升工程三年行动”框架下,共整改隐患2070项,整改率达94%,员工与承包商安全培训覆盖率100%。但报告期内仍发生7起矿山生产安全工亡事故(其中承包商6人),百万工时损工事故率(LTIR)为0.34,与“零工亡”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683万元,间接损失8,907万元,对公司的融资成本、企业声誉、员工信心、证券价格等间接事项产生潜在负面影响,模型测算潜在负面影响约9亿元。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强化供应商审查与动态评估机制,本地化采购率达82.31%。报告显示,215家供应商存在重大ESG风险,其中4家同意进行整改,211家被终止合作,其中127家因商业道德问题被列入“永久禁用”名单,体现了公司在供应链合规管理方面的执行力和问责力度。
治理维度
公司董事会下设ESG管理委员会,将ESG理念嵌入企业战略与运营体系,ESG绩效已纳入高管绩效考核。报告期内,女性董事比例为15.4%;董事会全年审议议题270项,其中70项与ESG相关,占比25.93%。
近两年,公司收到的各类申诉举报较多,集中在商业道德、人事薪酬及工作环境等领域。2024年,公司因商业道德问题处分员工104人,并对195人次采取责令检查、诫勉谈话等警示措施;同时,合作伙伴因商业道德相关违规事件被终止合约的共有152家,因职务犯罪刑事诉讼案件2起。
在外部评价方面,公司获恒生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A–评级、商道融绿A评级,整体位居国内矿业板块前列;但MSCI ESG评级仍为B级,明显低于工业金属行业的洛阳钼业(AA级),国际ESG评级有待提升。
总体来看,紫金矿业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内容完整性、披露规范性和数据透明度方面表现突出。公司1)充分识别了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并建立了利益相关方沟通机制,定期收集利益相关方的真实诉求。2)识别了与本行业高度相关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并对议题优先级进行了区分,报告内容具有实质性。3)充分回应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和期望,报告逻辑清晰、结构合理,数据详实、连续性良好,并经第三方鉴证,确保信息的可信性。
2024年公司在能源结构优化与碳减排方面已取得实质进展,在供应链管理与商业道德治理方面执行力较强;但能源消耗强度显著上升,危险废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同比上升,反映绿色生产体系尚处于爬坡阶段;范围3排放披露覆盖不足,亟需完善上下游减碳监测体系。此外,董事会多元化水平偏低、员工伤亡事故反复发生,均表明在治理文化与安全体系上仍需持续改进。建议公司加强环境绩效的动态监测与数据管理,进一步分解碳中和中长期目标,制定更具阶段性与技术可行性的实现路径,同时强化职业健康与劳务管理,并对标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国际ESG评级。
作者:Q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