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德國法蘭克福地區法院裁定,美國蘋果公司不得再在德國將其Apple Watch宣傳為“碳中和”產品,理由是該宣稱缺乏充分科學依據,構成對消費者的誤導。這一裁定不僅使蘋果在歐洲的環保營銷策略受挫,也折射出歐盟對企業環保聲明的監管日趨嚴格。
蘋果公司自2023年9月推出Apple Watch Series 9和Watch Ultra 2時,便宣稱它們是其首批碳中和產品。隨後,新款Apple Watch Series 10在搭配特定表帶時也被納入碳中和產品範疇。
(圖片來源:Apple 官網)
為實現這些宣稱,蘋果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減排措施,包括:產品中至少30%使用可回收或可再生材料;制造用電100%來自清潔能源;產品運輸超過50%采用非空運方式。
蘋果聲稱,通過減排舉措,Apple Watch的碳足跡(以2015年為基準)減少了約80%。剩余排放則通過購買“高質量碳信用額度”來抵消。其碳補償主要依賴於“恢復基金”支持的林業碳匯項目,例如在巴拉圭投資案樹種植以抵消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
然而,法院指出,該補償項目中75%用地租賃合約將在2029年到期,且續簽情況沒有保障,因此無法確保長期有效的碳封存。消費者合理預期“碳中和”應是長期、穩定的,而蘋果公司的做法未能滿足這一點。
另外,法院認為,蘋果公司提到的緩沖賬戶(旨在補償合同結束後租賃土地的損失)也不足以確保足以約束儲存的排放。
此次訴訟由環保組織德國環境援助組織(DUH)發起。該組織一直倡導自然、環境和消費者權益。DUH稱這是“反對‘漂綠’行動的一次勝利”。
DUH 聯邦董事總經理 Jürgen Resch 表示:“蘋果公司錯誤地暗示其宣稱碳中和的Apple Watch具有平衡的碳足跡。這一承諾欺騙了消費者,因為它建立在一項碳減排計劃之上,而抵消項目卻效果不佳。商業案樹種植園中所謂的二氧化碳封存期限僅為數年,合同中對未來的保障措施不足,單一種植區的生態完整性也得不到保障。我們通過對工商企業漂綠行為提起氣候訴訟,確保即使是像蘋果公司這樣規模的企業也必須向消費者提供其產品實際環境影響的誠實且可追溯的信息。”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案樹單一栽培並非天然林,其維護需定期使用農藥。這些快速生長的樹木會消耗大量的水,並且在幹旱時期極易燃燒,這進一步質疑了此類項目的長期碳儲存潛力。
碳補償雖是企業實現凈零排放的常用工具,但其可靠性近年來備受質疑。以植樹為例的自然基解決方案常因火災、病蟲害或土地用途變更而失效,難以保證碳儲存的永久性,同時還存在重復計算等風險。隨著消費者與監管機構對企業環保承諾的審視日益嚴格,單純依賴碳補償的營銷方式正逐漸喪失其公信力。
事實上,歐盟已在立法層面加強了對企業綠色宣傳的約束:
- 《綠色轉型消費者保護指令》 已於2024年生效,明確禁止企業僅依靠碳補償就聲稱產品“碳中和”,並要求企業公開環保宣稱的科學依據。
- 《綠色聲明指令》 則預計在2026年正式實施,屆時所有環保宣傳需通過科學驗證和第三方審查,模糊詞匯如“環保友好”“碳中和”等將被嚴格限制。
這意味著,自2026年起,企業在歐盟市場幾乎無法再輕易使用“碳中和”字眼,除非其排放本身接近於零或能提供長期、透明且可驗證的補償方案。
蘋果方面回應稱,法院“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其碳中和方法的嚴謹性”,但未透露是否會上訴。與此同時,蘋果表示將逐步停止在Apple Watch上使用“碳中和”標簽,以符合即將實施的歐盟新規。
Apple 2030 戰略致力於優先實現與2015年相比減排75%,之後再通過優質的碳抵消項目去平衡剩余排放量。
蘋果公司在其《2025年環境進展報告》中宣稱,“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正在減少整個價值鏈的排放量,並致力於實現幾個最大排放源的脫碳。自2015年以來,我們整體價值鏈碳排放減少了逾60%,而同期我們的營收增長了65%以上。”
“Apple的環保成果持續體現在產品上:公司今年初推出的新款 MacBook Air 整體再生材料占比超55%,創 Apple 產品新高;首款碳中和 Mac 機型——新款 Mac mini 亦於去年問世;Apple Watch Series 10 的推出使 Apple Watch 全線產品為顧客提供了碳中和產品選項。這些成果源於三大碳排放源(材料、電力、運輸)的大幅削減,剩余少量排放通過基於自然的優質碳抵消項目實現平衡。”
蘋果案例並非個例。其他科技巨頭如meta和微軟也有類似通過投資換取碳信用額度的行為。此次裁決無疑給這些企業敲響了警鐘,表明在環保宣傳上必須更加真實可靠,否則將面臨法律風險。此外,未來企業的碳中和路徑須更加側重於實質性的減排行動,而非過度依賴碳補償。
作者:Q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