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積極引領“一帶一路”ESG發展下的綠色投資,這一主題蘊含著深遠的意義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過程中,中國憑借其強大的影響力和積極的行動,充分發揮著引領作用,致力於將 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理念深度融入其中,並大力推動綠色投資的蓬勃發展。這種引領帶來了諸多積極且顯著的影響。
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引領的ESG發展下的綠色投資,不僅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緊密經濟合作,促進了貿易和投資的互聯互通,還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舞臺上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為全球共同邁向可持續未來樹立了典範。
環境(E)維度審視,綠色投資為沿線國家開啟了一扇通向可持續發展的大門。有力地促進了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廣泛開發,如風能、太陽能和水能等清潔能源的大規模應用。
能源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傳統產業通過技術創新和改造實現了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強化,生態修復項目紛紛上馬,對受損的生態系統進行積極治理和恢復。
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有助於減少沿線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更在全球層面為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貢獻了關鍵力量。
社會(S)領域,綠色投資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它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無論是在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中,還是在相關產業鏈的拓展上,都為當地居民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崗位。
這不僅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還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綠色投資推動了社會公平和包容性發展,使更多人能夠分享發展成果。
在教育、醫療等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資金的投入得以加強,為提升沿線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治理(G)層面,中國的引領促使沿線國家不斷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機制。這意味著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更加註重透明度和合規性,遵循國際標準和最佳實踐,從而促進了可持續的商業實踐。
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助於吸引更多的投資,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聲譽,為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涵蓋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投資便利化、人文交流等眾多領域。眾多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如中老鐵路、中歐班列等,為沿線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從戰略、運營和創新三個層面制定了七條原則性倡議。這些倡議供參與“一帶一路”投資的全球金融機構和企業自願采納和實施。
原則一、將可持續納入公司治理
承諾將可持續性納入公司戰略和企業文化中來。機構董事會和高層管理人員將緊密關註可持續性相關的風險和機遇,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統。
同時將派專業人員對相關風險和機遇進行識別、分析和管理,並密切關註本機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經營活動中對氣候、環境和社會方面的潛在影響。
原則二、充分了解ESG風險
更好地了解本行業內以及東道國相關的社會文化環境標準、法律法規等。把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因素納入機構的決策過程,開展深度環境和社會盡職調查,必要時,在第三方機構的支持下制定風險防範和管理方案。
原則三、充分披露環境信息
認真分析自身投資業務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包括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汙染物排放、水資源利用和森林退化等方面,並積極探索在投資決策中如何運用環境壓力測試。
根據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的建議,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們環境和氣候相關信息的披露工作。
原則四、加強與利益相關方溝通
建立一套利益相關方信息共享機制,用來加強政府部門、環保組織、媒體、當地社區民眾、民間社會組織等多個利益相關方的有效溝通。同時將建立沖突解決機制,及時、恰當地解決與社區、供應鏈和客戶之間存在的糾紛。
原則五、充分運用綠色金融工具
更加積極主動地運用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ABS)、排放權融資和綠色投資基金等綠色金融工具為綠色項目融資。我們還將積極探索綠色保險的運用。
例如通過靈活使用環境責任險,巨災險以及綠色建築保險等,有效規避在項目運營和資產管理中存在的環境風險。
原則六、采用綠色供應鏈管理
把ESG因素納入供應鏈管理,並在自身投資、采購和運營活動中學習和應用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水資源合理使用、供應商“白名單”、績效指標、信息披露和數據共享等優秀國際實踐經驗。
原則七、通過多方合作進行能力建設
建立專項資金並指派專業人員通過主動與多邊國際組織、研究機構和智庫開展合作,來努力提升自身在政策執行、系統構建、工具開發等原則所涉及領域的專業能力。
“一帶一路”倡議在推動綠色能源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中國與沿線國家在綠色投資領域的合作。這些項目不僅帶來了環境效益,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案例1:哈薩克斯坦劄納塔斯100兆瓦風電項目
該項目由中國電力國際控股公司和哈薩克斯坦當地企業聯合建設運營,2020年9月實現首批風機並網發電。2020年10月,獲得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及綠色氣候基金總計9530萬美元融資支持。
這是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第一個、也是哈薩克斯坦最大的一個風電項目;是哈薩克斯坦首個由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提供融資支持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也是哈薩克斯坦首次嘗試通過項目融資結構為風電工程進行融資。
預計每年可減少26.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有助於哈薩克斯坦達成綠色減排目標,還為當地群眾尤其是婦女提供了綠色就業崗位。
案例2:斯裏蘭卡莫拉格哈坎達灌溉項目
這是斯裏蘭卡最大的水利工程樞紐工程,2012年開工建設,由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貸款支持。
項目所在地原是內戰沖突地區和缺乏灌溉用水及飲用水的旱區。國家開發銀行充分發揮其大額中長期貸款的優勢,僅用半年時間即實現貸款承諾、合同簽訂和貸款發放。
該項目為斯裏蘭卡帶來諸多福祉,如為約占該國產量24%的水稻種植區提供灌溉用水,帶動了當地農業、漁業和電力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和收入,改善民生;還通過調節水資源改善了生態環境,為斯裏蘭卡應對極端氣候情況提供了基礎條件。
2019年,該項目入選首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案例。
案例3:克羅地亞塞尼風電項目
該項目由北方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於2018年11月開工建設,2021年12月正式並網發電。
項目裝有39臺單機容量4兆瓦的風力機組,總裝機容量156兆瓦,年發電量約5.3億千瓦時,可滿足至少1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相當於年減排二氧化碳46萬噸。
截至2023年底,該項目歷史累計總發電量達8.76億千瓦時,為克羅地亞減少電力進口、促進低碳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被克羅地亞總理稱贊是歐盟和中國綠色能源領域合作的樣板工程。
案例4:希臘色雷斯風電項目
這是中國在希臘投資的首個風電項目,年發電量約1.6億度綠色電力,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1萬噸,相當於每年種樹36萬棵。
在希臘,平均每330多盞燈裏,就有一盞燈是被該項目點亮的。該項目促進了中希民間友好,希臘森林大火期間,中希團隊共同搶險救災保護了風電場。
中國處於工業革命4.0的早期,將快速、大量淘汰落後產能,而多數“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處於工業1.0和2.0之間。
中國可以將過剩產能、處於更新換代中的傳統工業設備和技術,以輸出、合作等方式帶到這些國家,幫助其實現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初步工業化,這也受到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支持和鼓勵。
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推進,綠色建築標準、綠色制造標準、綠色產品標準、綠色金融標準等新興事物都需要標準支持。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幾乎沒有明確的建築標準,中國的綠色標準“走出去”將帶來無限可能。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綠色投資在綠色基礎設施、能源、交通、產業、貿易、金融、科技、標準、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重點領域都存在合作機會。
例如,在綠色能源方面,可深化清潔能源合作,推動能源國際合作綠色低碳轉型,開展聯合研究及交流培訓;
在綠色交通領域,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國際海運和航空低碳發展,推廣新能源交通工具和智能交通方案;
綠色金融領域,可在多邊合作框架下推廣相關自願準則和經驗,鼓勵金融機構落實綠色投資原則等。
“一帶一路”綠色投資的未來發展既有機遇也有挑戰,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過加強合作、技術創新、政策支持等方式,推動綠色投資的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品職教育CEO,清華大學出版、機械工業出版社簽約作家,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ESG專家,CFA、CFAESG、FRM、RFP持證人,中國大陸取得CFA ESG投資證書第一人,累計授課超5000小時,累積培訓6000+學員,累積在線授課時間1200+小時。服務企業客戶:摩根斯坦利、匯豐銀行、西德銀行、中國銀行(全國總行)、工商銀行(全國總行)、建設銀行(全國總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太平洋保險集團、華興資本、亦莊國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