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普惠金融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移動支付普及率全球領先
2024-12-23 16:37

圖源:香港商報

微眾銀行聯合財新智庫於12月20日發布《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率已達86%,位居全球第一,展現出中國在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領先地位。該報告通過深入分析行業實踐和金融機構案例,全面展現了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歷程與成就。

數字普惠金融驅動包容性增長

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中國普惠金融服務實現了從單一信貸向綜合服務的轉變,以及從數字化到數智化的跨越式發展。這一轉變不僅顯著改善了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更推動了整體金融服務效率的提升。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達到78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233%,凸顯出數字普惠金融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圖源:香港商報

 近年來,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綜合化和開放化的特點。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工具,已深入中國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街邊小店到大型商超,從城市到農村,極大地提升了支付效率和普惠程度。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金融科技子公司向中小銀行輸出技術解決方案,有效降低了數字化門檻,推動了普惠金融服務的下沈。

多維度融合推動普惠金融創新

隨著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發展方向,數字普惠金融的創新實踐進一步深化。

科技金融領域,傳統銀行通過建立智能風控模型,實現了對小微企業的精準畫像和信用評估,顯著提升了信貸審批效率。例如,部分國有大行推出的專門服務科創企業的信貸產品,通過分析企業專利、研發投入等科技創新指標,為科創企業提供更精準的融資支持。

養老金融方面,數字化適老服務的推廣使得老年群體能夠更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務。多家銀行推出的大字版APP和語音導航服務,極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金融服務可得性。

綠色金融領域,銀行業創新開發了碳核算、ESG評估等數字工具,幫助小微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推動了普惠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的深度融合。

構建多層次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中國銀行業正形成大型商業銀行、中小銀行和數字銀行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大型商業銀行憑借其資金和網絡優勢,著力打造智能化服務平臺;中小銀行則依托本地化優勢,深耕特色市場;數字銀行作為創新引領者,探索出獨特的普惠金融服務模式。 

以微眾銀行為例,截至2024年6月末,其累計服務個人客戶超過4億,服務中小微企業客戶數超過500萬。通過開放銀行戰略,金融機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得到加強,形成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服務生態。同時,開源技術的推廣進一步降低了金融科技應用門檻,推動了普惠金融服務的創新發展。

隨著數字普惠金融的縱深發展,行業面臨著創新與風險防控的平衡挑戰。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強數據安全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建立健全數字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另一方面,要持續推動金融科技創新,優化服務供給模式。

在ESG發展框架下,數字普惠金融正在通過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及性和普惠性,助力社會公平與可持續發展。未來,隨著技術創新和制度完善,中國數字普惠金融有望在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共同富裕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數字普惠金融將為農村地區註入新的發展動能,推動城鄉金融服務均等化發展,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編者按:

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成就令人矚目,尤其是86%的移動支付普及率表現出了強大的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從ESG視角來看,這一發展不僅體現在“社會”維度的普惠共享上,更在“治理”層面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了金融服務的透明度和效率。值得關註的是,數字普惠金融正與綠色金融深度融合,通過支持小微企業的低碳轉型,在“環境”維度發揮積極作用。這種多維度的良好發展模式,為全球普惠金融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經驗未來,在服務模式創新與防控的平衡中,中國數字普惠金融有望繼續引領全球發展趨勢。